记者贾延峰报道,出生于大连、参加过北京奥运会、入选过国家队的朱婷认为自己并不是一名天才球员,踢职业足球也是拼了命。经过这么多年的职业生涯,他对中国足球有自己的看法,可以说是一个有思想的人。在他看来,中国足球这些年学了太多、太多东西,却一无所获。

◆足球:你几岁开始踢足球的?是在东北路小学踢的吗?

朱婷:我大概六岁的时候就开始踢球了,我并没有上东北路小学,其实东北路小学是和我同城的对手,我上的是西岗体校,当时是和实验小学合作的,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,我是在西岗体校踢球,后来又上了实验小学。

◆那个体校和天津以前的夜体校、少体校是同一个学校吗?

有些相似,但又不完全一样。当时我们体校有点像大连队的梯队,只不过那时我们不属于万达,体校是独立招生的。我爸在报纸上看到体校的广告,我六岁就开始上体校,但在我那个年代,八岁才能上小学。我爸觉得我不喜欢运动,打得也不好,就把我送去体校。我身材有些瘦,上体校对我来说正好,可以锻炼身体,长身体,吃得更多。

另外,体校还有另外一个功能,相当于今天的课后托管班,早上送我们过去,晚上下班后由家长接回,白天在那里训练吃饭,午休。体校还请了一位日语老师来教我们,我们还学了一些简单的日语,相当于一门外语。

图片

◆ 你小时候特别喜欢踢足球吗?在体校的日子是怎样的?

说实话,刚开始学踢球的时候,我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,只是觉得跟一群年龄相仿的朋友踢球很开心,从早踢到晚,笑声不断。时间流逝,春夏秋冬我们一起踢球。但教练太严格了,踢得不好就会被打。

◆感觉大连青训的一些教练管得挺严的,他们是怎么打你的?

我们那个时候的父母和现在的父母不一样,父母送孩子去学校的时候,一般都会跟教练说,孩子不听话,不守规矩,就打,只要不打头就行。我们的教练是张斌,沈阳队的老队员,他很有责任心,爱看报,训练的时候谁偷懒,他就用厚厚的一沓报纸卷成棍子打,要是我们跑不了几步,说话不诚恳,他们就用报纸棍子打我们的屁股或者后背,没那么疼,但很吓人。

◆感觉你当时训练的球员还不错,至少战术执行力不错。

那种执教方式可能比较适合我们这个时代,因为父母接受了,但绝对不适合今天。怎么说呢?以前的方式有利有弊,培养出来的球员,比如我们,战术执行力确实不错。就像你说的,很好,因为他很听话,不敢忤逆,但个人创造力、主动思考的能力、沟通交流,在现代足球里肯定是缺乏的。

以前教练教我们要绝对服从,现在的青训理念是释放孩子的天性,培养他们主动思考的能力。现在我有时会去校园看小教练带队,发现自己真的在遵循释放孩子天性的原则,希望孩子们能主动享受足球带来的快乐,这和我们那个时代完全不一样。

图片

◆《足球》:你从小就跑得特别快吗?

朱婷:跟从小一起练篮球的队友比起来,我的绝对速度勉强能排进前五,跑动的时候不是最快的,但是可以跟球结合,或者变相摆脱,这个综合速度还可以,属于每一项速度不是最快,但是整体速度还可以的类型。

◆你们年龄组谁跑得最快、速度优势最明显?

大的有董方卓,小的有毛剑卿;爆发力特别好的有姜宁、蒿俊闵。

◆你们在西港体校踢球的时候,同届有多少孩子?他们现在怎么样了?

当时能上比赛的大概有二十几个人,参加训练的可能更多,几乎每个区的体校每个年龄段都有这么多人,有的读小学三四年级,觉得这条路走不通,那孩子就放弃。或者说,孩子有能力,家长没时间和精力去做,那孩子就放弃。

图片

◆和您一起毕业于西岗区体育运动学校的还有谁?

全磊、邹游、刘晓峰。

◆你们这群人中,董方卓是第一个进入职业球队的,当时他加盟了万达,你加盟了实德。

是的,董方卓绝对是我们大连85球员里最出色的,他15岁就应该加入万达了,他那么优秀,那么出众,如果我没记错的话,好像他15岁的时候,就可以在万达的一线队注册了。

◆他最擅长的能力是什么?他最突出的地方是什么?

董方卓当时各方面都领先,甚至可以说领先同龄人太多了。这么说吧,我们和东北路小学交手的时候,有董方卓和没有董方卓,我们队的实力是完全不一样的。前锋刘小峰在董方卓不在的时候,是打前锋的,董方卓在的时候,他就只能打盯人的中卫,专盯董方卓。那时候,董方卓一个人就能改变整个战局。

图片

◆《足球》:你加入职业队的时候,大连足球的氛围已经不如鼎盛时期,联赛中的绝对统治力也有些减弱了,你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?

朱婷:我是2003年加入专业队的,当时还有李明、张恩华等老将,我觉得还可以,因为我从小就看他们踢球,能成为他们的队友,我心里很激动。

◆当您决定成为一名职业球员时,您的最终目标是什么?

我的目标很简单,那就是成为大连队里的绝对主力,能够经常出场,并且有出色的表现。如果能做到这一点,我想我基本上已经到达了人生的巅峰。至于能不能进国家队,我当时真的不敢去想,因为当我看到李明、张恩华和孙继海踢球的时候,我就觉得自己在能力上落后他们太多了,我想我可能整个职业生涯都追不上他们了。

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?

应该说是综合的,最突出的还是个人基本功的差距,他们的身体条件,单挑能力,个人战术理解都是很优秀的。举个最简单的例子,我们去健身房练120磅深蹲都做不到,但是120磅对于哥哥们来说只是起跑线,后面他们逐渐增加重量。当我看完他们力量训练的全过程,我的感受只有两个字:恐怖。由于绝对力量的差距,他在场上确实跳不动,跑不动,单挑时根本扛不住。

图片

◆在他们那个年代,中国队的成绩在整个亚洲都是非常出色的,但是对于技战术的理解应该不如你们,因为没有受过太多这方面的系统训练,但是为什么他们却更强呢?呢?呢?

其实我也想过你问的这个问题,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,我们邀请了那么多高水平的外援,外籍教练来我们国家教我们踢球,同时我们也接触到了更加非常先进的足球,为什么我们的足球水平越来越差呢?是不是因为踢球的人越来越少了呢?我觉得不是。

足球教练算什么行业_足球教练员的作用_足球教练有不是职业

我也跟哥哥们交流过,他们踢球的初衷跟我不一样,那时候父母是想让我更好地锻炼身体,但他们踢球更多的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,因为踢得好就能进职业队,有好的工作,有稳定的收入,过上体面的生活,如果进了国家队,就意味着更好的生活。所以你的目标和动机跟我们不一样。虽然他们当时还不太懂国外先进的战术,但他们对足球有着一腔热情,也因为知道自己在技战术方面并不出众,所以特别注重个人基本功和体力的训练。

随着外国教练不断涌入,我们不断向别人学习,但是我们却失去了一些自己的传统,我们甚至不知道我们有什么样的足球传统,好的经验没有被保留下来,可以说是失去了,而且,这10年里,我们向巴西、南斯拉夫、荷兰、德国、西班牙学习,我们学到了太多太多的东西,以至于我们把以前所知道的都忘光了,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会这样,我觉得足球未来的发展,最重要的要总结的是,任何一个国家搞足球这项运动,都要遵循种族特征、性格特征、文化特征,这些都会对足球产生影响——也就是不能完全照搬。

中国足球如果想要发展,就应该像李明、张恩华那样,有自己优秀的一面,然后通过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,这样才能进步,而不是完全否定、抛弃自己的东西。对于那个时代来说,虽然被嘲笑,只能靠身体和头球,但至少那时候他们有身体,有头球。我们现在有什么?

图片

◆《足球》:您和李明这样的前辈交流过吗?他们是如何练就如此优秀的个人品质和基本功的?

朱婷:我们谈过,他们比我们受的苦要多得多,因为他们有比我们更强烈的欲望和现实需求,那就是通过足球改变命运,更重要的是,他们没有机会接触到所谓的“快乐足球”。我不否认“快乐足球”这个概念,足球需要快乐,足球能给我们带来快乐,我们也需要通过足球去寻找快乐。但是,职业足球的快乐和普通人用足球强身健体、结交朋友、提高团队的快乐不一样,这种合作精神的快乐不是同一个意思。我甚至觉得,中国足球这些年在某些方面可能被“快乐足球”这个概念误导了。

很多人批评中国足球过去只练苦练、傻练,说要采取更科学的训练方式,后来很多训练理念都改变了,但实际效果怎么样?真的适合我们吗?职业球员的成长过程很不快乐,甚至很残酷。所谓的“快乐”只是人们成名后看到高收入,或者取得好成绩后被称赞时得到的快乐,但背后却是很辛苦的,淘汰率很高。看球的人可以享受,但踢球的人必须有吃苦的信念,吃很多苦,才能坚持到最后。

◆我采访过一批老一辈的国家队球员,他们说自己以前每天训练六七个小时左右,个人能力就是在反复高强度对抗中培养出来的,看上去可能不那么华而不实,但很实用。后来来了外籍教练,大家都觉得这种训练不科学,所谓的“吃苦”对中国足球的发展没有任何好处。您怎么看待这种观点?

我说的苦,不只是说绝对时间的延长,也不是指完全照搬老一代国家队球员的训练方式,因为很多情况都不一样。我说的苦,应该是对职业能力的一种极致追求。你看C罗,他的体格,他身上的每一块肌肉,都是通过非常科学、长期的系统训练才练成的。

我们去意大利训练的时候,负责接待我们的人就告诉我们,在AC米兰和在意大利,为了训练某一块肌肉,可能采取的方法不一样,别人放松的时候也要训练,国外我不能说,但对我个人来说,在中国,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球员,你必须有勇气长期过苦行僧甚至隐居的生活,你必须有非常坚定甚至不顾一切的信念,才能成功。

图片

◆《足球》:您认为真正适合中国足球的训练理念或者方法有哪些,又应该坚持哪些?

朱婷:这个问题可能不是我来回答的,因为我只能代表我自己。就拿中国女足来说吧,她们能够在奥预赛上战胜韩国队,我觉得有两个原因,第一,队伍非常强大,她们团结,信念坚定。其次,她们的身体素质非常出色。我看到王霜在采访中说,她们几乎每天都要跑一万多米,训练了130多天。这个训练强度,别说女足了,就算对于男球员来说,也是非常高的。我相信,如果把整个训练过程公开的话,会有各种各样的评论,肯定会有很多人持反对意见,说不符合潮流什么的,诸如此类,但是从结果和比赛的进程来看,这对于当时的中国女足来说是合适的。

◆能不能这样理解,现在中国足球“学”得太多?我们学习的那些国家,那些所谓的成功国家,都有自己独特的东西,但这并不代表它们就适合其他国家?

就拿联赛来说,我们很多职业球员都经历过不同的外教,有的喜欢打442,主张攻守平衡;有的喜欢打433,偏重进攻;而换个教练来,可能就变成541,注重防守。每一个新的外教都会带来一个新的理念,可能就会颠覆上一个外教的思路。所以,我在跟完第三个外教之后,如果你问我跟第一个外教教了什么,我真的觉得,如果我们学的太多太杂,不能把学到的东西变成自己的,不能一直沿着某条路走下去,不停的换路线,我们就很难到达目的地。

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足球看上去花了很多钱,学到了很多东西,但最后还是停滞不前。因为我们没有一个循序渐进、不断纠错、慢慢积累的过程,总是从头开始,改变方向,我们总是处于一个初级建设阶段。其实其他取得长足进步的亚洲国家队,不能说他们学到的就是最好的,我们选择的就是错的。重要的是选择目标,不要轻易改变。过去我们从不惧怕东南亚球队,但现在,越南、泰国都在进步,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将来也要向越南学习?不是我们看不起越南,而是适合越南的,不一定适合我们。

◆也就是说中国足球首先要搞清楚我们是谁,然后找到什么适合我们?

诠释自己是最难的,反正也不能谁红了就追谁,先找到一条可以走下去的路。我们不可能一直换模仿的对象,现在看看我们模仿的人,他们一直坚持自己的路,我们却一事无成。

图片

◆相比于1987年、1989年出生的球员,85一代在世青赛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,但也似乎下滑得最快,比如董方卓、陈涛等球员都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,您觉得原因是什么?

我们经历过世青赛,取得过成绩,所以出国的愿望很强烈,冯潇霆、陈涛、周海滨、蒿俊闵、董方卓等很多球员都想出国,但当时有些俱乐部并不支持他们出国,同时由于他们自身的限制,出国之后准备不充分,也没有经验,和外界的沟通也不顺畅,一旦遇到问题,就会感觉到很大的压力,但又不知道怎么释放,时间长了,就会影响到他们的状态。

◆董方卓当年转会曼联,但他下滑的速度让所有人吃惊,你怎么看?

世青赛的时候我们同住一个房间,那时候我感觉他心理压力很大,因为他太成功了,可以说是在聚光灯下长大的,实力远胜过国内的同龄人,甚至是比他大一点的球员。但到了国外,优势就没那么明显了,他总是急于证明自己,回来参加世青赛的时候,我能感受到他的焦虑,他要让那些欧洲怀疑他和俱乐部的人看一看,看看他们有本事。任何稍微靠近他的人,都能感受到他身上巨大的压力。

◆世青赛期间,媒体报道他和主教练克劳申发生了矛盾,是因为压力吗?

是的,我不认为董方卓不尊重教练,也没有故意跟教练做什么,这一切都源于他给自己太大的压力,给自己定下太高的标准,太急于证明自己,而这成为了他的枷锁。

图片

◆《足球》:你们曾被认为是最幸运的一群人,因为赶上了北京奥运会。

朱婷:我承认,作为2008年国奥队的一员,我感到无比自豪和荣幸,我训练得非常刻苦,也感受到了外界的关注和压力,但我从未想过,这支球队一开始表现不错,但在奥运会前就失去了立足之地,整个体系和士气都崩塌了。人员变动很多,成绩也不佳,不仅打击了球迷的信心,也让我们这些参与者深感沮丧。如果当初我们发挥得好,或许我们的职业生涯就会不一样,可惜结果变成了那样。

◆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?

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,当时我感觉我们在奥运会上的表现连平时的一半都不到,比赛结束后,我们受到了如潮水般涌来的批评,我们一时之间很难接受这一点,因为很多事情并不是我们这些运动员能决定的,而是作为比赛的执行者,我们成了公众直接批评的对象。这种批评和指责,一度让我们很困惑,很委屈。就我个人而言,有很长一段时间,我都处于一种难过、沮丧甚至自责的状态中,我错过了人生中改变命运的最好机会,可能再也得不到了,我在这种情绪中停留了很久。

图片

◆受折磨的不只是你,还有沈龙源和谭望松,你们三个人的变化,给人的感觉非常大。

无论是我们的球员,还是整个中国足球界,都为奥运会做了很多准备,做出了很多牺牲。世青赛之后,国奥队就把全部精力放在备战奥运会上,中国足协也非常重视,说服国家队给我们帮助,给我们很多机会。我觉得国家队很多老队员、教练为了帮助我们,做出了很大的牺牲,这是无法弥补的。

◆牺牲具体是什么意思?

比如朱主任(朱广沪)带队打亚洲杯的时候,就选拔了我们的一些队员,但在我看来,我们当时离打亚洲杯还差得很远。国奥队队员的选拔,就意味着一些老大哥要给我们让位,我们之所以能入选国家队,不是因为我们水平高,而是因为奥运会的需要,所以这种竞争其实就是不公平的竞争,为国家队效力是一种荣誉,是一种机会,一些老大哥可能职业生涯只有几次机会,甚至只有一次,但是因为我们,他们就错过了。

如果他们的牺牲能帮助我们在奥运会上取得好的成绩,那么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说,这是值得的,我们的良心也许会得到安慰,但是我们却没能取得好的成绩,所以我心里一直充满了遗憾和愧疚。

(待续)

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