熟悉中国体育的人都知道,我们习惯称呼教练为“导游”,如郭士强为“郭导游”,杜锋为“杜导游”,等等。有时候为了称呼方便,也会把“导游”一词简化为“志”或者“道”,如中国民航大学男篮主教练郑军,队员们通常都称呼他为“郑志”。“导游”也算是一个很有中国风的名字。

关于它的起源,众说纷纭,网上大概有两种说法:1、与新中国初期照搬苏联的体育体制有关;2、与军队运动队的体制有关,“指导”相当于“政委”。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,但更多的是建立在传言和理想想象之上。

其实,体育教练、篮球教练、足球教练……类似的称呼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已存在,是民国体育文化的产物。网易体育通过搜索一些近代报刊的关键词,发现“教练”一词在民国报纸的体育报道中屡见不鲜。

在汉唐现代报刊数据库以“篮球教练”为关键词进行搜索,得到两篇报道。

第一,1933年10月17日《北洋画报》第二版刊登了一张照片,图文如下:“两江籍前著名篮球运动员邵金英女士参加全运会”。这里的全运会,是指中华民国第五届全运会,原定于1931年10月举行,但因“九一八事变”和“一二八事变”爆发,而延期至1933年10月举行。举办这次全运会的意义,不仅在于比赛方面,更在于“兴全民体育,救国危亡”和“兴全民体育,振奋民族精神”。

足球教练属于什么职业_足球教练有不是职业_足球教练算什么行业

第二,1931年3月16日《天津医史报》第7版也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:山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篮球教练张子谦因“卷入”球场斗殴事件,被诬告,于是给山西省教育厅厅长写信,为自己伸张正义。这篇报道中,所有提到“教练”职务的字眼,均被“教官”一词所取代。

有趣的是,我们以“篮球教练”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,结果一无所获。如果将关键词改为“足球教练”和“橄榄球教练”,则分别得到2篇和1篇报道。与“足球教练”相关的报道与国内体育无关,而是关于美国大学橄榄球教练的,标题为《年薪过万的美式橄榄球教练5万续约南加州大学》。

建国后,这个称呼自然也延续下来。据罗汉臣、于德豪的首任教练、现年71岁的毛迪回忆,他加入湖南省男篮时(1965年),称呼胡松发教练为“教练”。当时,“教练”与“教练”两个称呼是并列使用的。他举了一个例子:“有人问:‘你们的教练是谁?’我就回答:‘是胡教练(指胡松发)’。”当时,胡松发的正式头衔是“湖南省男篮教练”。不难看出,那时,“教练”与“教练”已经合二为一,“教练”就是“教练”,“教练”就是“教练”。

综上所述,将教练称为“指导”的习惯至少在1931年之前就已形成,与苏联和军队运动队无关。而且,在新中国成立前,“指导”是主流称谓。新中国成立后,这一习惯也延续了一段时间。但随着时代的发展,教练与指导的概念逐渐变得混乱,无法再区分开来。

足球教练有不是职业_足球教练属于什么职业_足球教练算什么行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