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太真从家乡黑龙江来到气候温和的南方生活,已经二十多年了。但他身上还保留着浓重的北方口音,彪悍的外表和黝黑的皮肤,还隐约显露出在体工队训练时遗留下来的特征。他说话很慢,带着明显的朝鲜式中文,说得开心时,会哈哈大笑,给人一种很淳朴、很踏实的感觉。不说话的时候,李太真的表情又恢复了严肃、严肃。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那天,他显得特别疲惫,有些郁闷。“下午四点还要去厂里开会。”

李太振是中国数千名私营企业家之一,他经营着一家名为“主营布艺拖鞋和家居用品,大部分出口”的鞋厂。

在以纺织服装闻名的江苏,李泰镇和他的公司实在是平凡无奇。比他更好、更大的拖鞋厂还有很多。但除了是拖鞋厂的老板,李泰镇还是足球俱乐部的创始人。也正是这个足球俱乐部的掌门人,让李泰镇名声大噪,让他少年时期的足球梦得以延续。

从工人到老板

1984年,12岁的李太珍入选黑龙江省少年足球队。“我很小就开始踢足球了,朝鲜族很喜欢踢足球,但十五六岁我就不踢了。为什么呢?因为那时候足球环境不好,假年龄的太多,每次参加比赛,都要和比我大两三岁,甚至大三四岁的队员比赛,我怎么赢他们呢?”

李太真觉得,无论自己怎么刻苦训练,都无法战胜那些虚报年龄的球员。于是,他回到家乡武昌市,改行做摔跤运动员。“我算是那个时代的受害者。同时,它也抹杀了我那一代人的足球梦。”

后来,李太真到牡丹江一所朝鲜族小学当体育老师。“当时经济条件很差,连一个球都买不起。”李太真是个聪明人,他说服学校校长给他放假外出打工。“我打工一年,挣了一万块钱,可没想到回学校后一年就花光了。”

1996年,李泰珍离开家乡,来到上海一家韩资鞋厂上班。因为会说韩语,李泰珍很快被派往韩国深造。当时,中国足球队参加了2002年韩日世界杯。“我和几个韩国同事一起去看了中国和巴西的比赛,那场比赛踢得实在不好看,韩国同事们都嘲笑中国足球,我身为中国人,心里很气愤。”李泰珍说,当时他就有个想法,将来有钱了,就投资足球,把中国足球推广出去。

2002年,李泰镇又迎来了一件喜事——儿子李铉成出生,这让李泰镇看到了希望,下定决心让儿子踢足球。他的运气似乎越来越好。2003年,在这家韩资鞋厂干了六七年后,李泰镇和鞋厂的韩国老板谈妥了一笔生意,收购了鞋厂,从工人转型为企业主。“当时我花了一百多万,把我挣的钱,爸爸的钱,姐姐的钱,都投到这个生意里,所以我只会做拖鞋,其他的什么都不会。”

由于拖鞋厂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,随着上海劳动力成本的上升,李太珍决定把拖鞋厂搬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方。“我刚好有朋友在江苏海门,所以2008年我就把厂子搬到了海门。刚来的时候,年产值1亿多,员工700多人,但利润空间不大,1个亿的销售额只能赚300万。但从那一年开始,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巨大,拖鞋厂的利润一落千丈。”

最惨的时候,拖鞋厂连续三年亏损,但李太珍从未想过关厂。“赚钱就开,亏钱就关,这些厂里的几百名工人怎么办?”

李太真2013年开始缩减公司规模,工厂员工数量缩减到180人。2017年销售额达到8000多万。“但利润增加了,利润率大概在7%左右。”生活终于一天天好起来,李太真的工作重心几乎转移到了足球上。

100万元的足球梦

说到青少年足球训练,就不得不从李太真儿子说起。为了圆足球梦,李太真把儿子送到了上海训练。为了给儿子找到更好的训练平台,李太真想到了送儿子出国训练,但那要花上百万元。“我当时就想,把一百多万送出去,就只有我儿子能学足球,为什么不能花上一百多万请外国教练来中国教一群孩子踢球呢?这样对中国足球不是更好吗?”

李太振是那种坚持到底的人,于是他开始劝说儿子的队友、教练来海门训练。“科迪园足训的第一排,包括我儿子在内,只有7个队员。2011年夏天,海门选拔了200多个孩子,但留下来的只有几个,因为不想踢球。第二年,人数逐渐增多,2014年有130个孩子,之后招生情况逐渐好转。”

孩子们来到这里,面临的就是教育问题,李太珍忙着和当地教育局协商,解决孩子们的入学问题。海门教育水平高,历史悠久,文人墨客众多,清末就有一位状元叫张謇。因此,李太珍并不担心孩子们的教育问题,他们在海门海南小学、海门海南中学、海门实验学校读书。“我们为什么要把孩子们送到当地的普通学校?就是因为孩子们的教育离不开师范学校。我们每天早上用4辆校车把孩子们送到各个学校,下午放学后就开始训练。”

在海门这座犹如“足球沙漠”的城市,李太真和孩子们起步艰难但快乐。与其他青训机构不同,李太真在这里包吃包住,球员们从训练到学习,全部免费。

足球加工厂全套设备_足球加工厂海门镇_哪里还有足球加工厂在招工的

很多人觉得李太真疯了,他的办公室里甚至挂着一幅画,上面写着“疯李”。不收费做青训不是死路一条吗?李太真不这么认为,他每年用拖鞋厂的利润来养活足球青训俱乐部。“如果靠收费做青训,足球就没有意义了,到时候大家就不是想着足球了,而是想着钱,怎么才能真正做好青训?不过收费、卖年轻球员,这都没错,不然教练怎么活?这都是足球大环境造成的,关键还是要记住自己的初心,当初为什么要做足球?”

李太振有自己独特的足球哲学——中国足球现在的发展并不健康,是典型的“黄金时代”,很多职业球队都是通过买人、挖角、并购等病态的方式发展起来的,并没有真正从小做起。

但足球俱乐部还是有不少开支,最困难的时候,李太真和妻子商量卖掉房子,搬到球队来,和孩子们一起吃住。2014年,拖鞋厂处于亏损状态,俱乐部一度连吃饭的钱都没有。“如果实在不行,就无偿送给政府,我们家就当是生意亏损,没了就是没了,我和老公可以回老家种地了。”

为了节省成本,李太珍在自己的工厂生产队服,还加工宿舍的床单、被套。

2015年底,他们参加浙江卫视《中国梦想秀》,当主持人问起孩子们的梦想时,他们共同的梦想竟然是帮助李太真“卖拖鞋”。因为只有通过卖拖鞋帮助李太真摆脱困境,孩子们的足球梦才能延续下去。

为了维持球队运转,李泰真卖掉了自己在上海的四套房子。“我卖了一千多万,如果现在投入市场,至少能值四五千万。但一个人的价值,不是用钱来衡量的,五千万和几百个孩子的梦想,哪个更重要?当然是梦想!”

情况越来越好,两家公司的资金注入也帮助李太真度过了难关。

下一步进军职业联赛

在阿里巴巴网站上,李太镇的布艺拖鞋品种繁多,从十几元到几百元不等。这些看似普通的拖鞋背后,却承载着近300个年轻人的足球梦。随着球队征战全国,逐渐在全国有了知名度。俱乐部的运营管理模式得到了很多家长的认可,全国各地的家长纷纷前来考察,送孩子来俱乐部。目前,俱乐部大部分小球员都来自全国各地。

孩子们也用成绩回报李太真的爱心付出。2014年,孩子们夺得了全国青少年男子足球锦标赛U12(潍坊)冠军、全国校园足球锦标赛总决赛(北京)亚军。2015年4月,中国足协在香河训练基地举办了首届U16国青(2002年龄段)集训营。50名集训队员中,有6人入选,仅次于7人入选的广东恒大足校。山东鲁能足校有79岁的金正民(原中国健力宝少年队领队),现在在江苏担任义务顾问。他从另一个角度评价李太真的成绩——“科迪元对国青、青年队的投入比例,远高于一些大牌足球俱乐部。”

李太振的故事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,政府和企业也越来越重视。海门市给予俱乐部大力支持,划拨200亩土地建设12块足球场,还成立了海门市足球发展基金,每年投入不少于500万元,用于支持足球运动发展、奖励球员参赛。

2017年,南通的中南建设集团决定入股科地园,每年投入1500万元,再加上一些活动,帮助科地园支撑起每年2400多万元的运营费用。上市公司朗姿股份(.SZ)的老板是申东日,也是韩国人,在了解到李泰镇的故事后,决定入股。

天眼查最新工商信息显示,李太真所在的足球俱乐部名为有限责任公司,他在其中担任的职位是总经理。江苏省体育协会足球俱乐部管理委员会(以下简称“江苏体育协会”)持有该足球俱乐部100%的股份,注册日期为2017年4月27日,注册资本为1亿元人民币,法定代表人为曹永忠,持股比例为51%,李太真持股比例为20.4%,沈东日持股比例为18.13%。

资金问题暂时得到缓解,李太镇又开始打造自己的下一个梦想,“打造一支职业足球队,我们的目标是2020年6月开始组建。目前,球队共有7岁至17岁不等的11支足球队,共计260余人,其中年龄较大的年龄段已组建了25人的精英队伍,各梯队主教练均为亚足联A级教练员,前韩国国脚金道根(曾以主力身份参加过1998年法国世界杯)担任俱乐部青训总监。”

李太珍会抽出时间看孩子们比赛。不过,李太珍现在越来越忙了。最近,北京体育大学有一个为2024年法国奥运会和2026年世界杯培养人才的项目。“我们和他们合作,一直在忙这个项目,之前还去葡萄牙考察过。”

对于李太真来说,前面的路还很长。他的拖鞋厂还得继续开,他自己还得继续踢球。故事还没有结束。

足球加工厂海门镇_哪里还有足球加工厂在招工的_足球加工厂全套设备